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首页  基地概况  培训工作  学历培养  理论研究  资源下载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博士读书会>>正文
辅导员基地第十期博士读书会简讯
2012-05-28 10:28  

 

5月25日晚18:00时,辅导员基地素质教育专题之“博士读书会”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102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期读书会阅读书目为马立诚的《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报告主讲人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方向)博士研究生郑宗宝,点评嘉宾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东红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谢晓娟教授、副院长王晓红教授以及祁冰教授出席了会议,在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读书报告会。

报告会按报告、讨论和点评三个部分进行。报告主讲人郑宗宝做陈述发言,他从对“社会思潮”的定义的理解入手,认为“社会思潮”的内涵需要具有以下几点:第一,社会思潮的指向对象都是现实社会,直接反映社会要求和评价。第二,社会思潮都有一定的理论形态基础。第三,社会思潮受众比较广泛,有一定的民众基础。第四,社会思潮的传播媒介往往是大众媒体。在对阅读本书的内容上他谈了三点感受。首先,他认为中国现存主流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在摸索前进当中,需要对西方社会思想学习借鉴。其次是当代中国呼唤新的哲学创造,而不仅仅是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辩论。最后,是对如何做到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思考。参加报告会的其他同学也积极发言,都谈到自己阅读本书的体会和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一些看法,并提出一些困惑和问题,如“邓小平理论能不能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我们拿什么来教育学生”等等,与会的各位老师从理论和现实的结合的角度给予了正确的引导和解答。报告会气氛轻松而热烈。报告会的最后,王东红教授做了总结性点评。她肯定了各位同学认真阅读书目,并做了读书笔记,能够站在正确的立场和视角上全面客观的认识作者的观点,达到了阅读的目的。接着她从历史性、能动性、主体性和客观性四个方面对中国社会思潮特点作了概括和解释,并引用马克思的话“玫瑰和紫罗兰不能要求他们有一样的芬芳”来结束报告会,希望同学们正确的对待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思潮。

本次读书报告会同学们都表示很受启发,收获很大。通过对《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在看待社会思潮问题上需要广泛的阅读、观察,博众家之长,理性的分析、客观的审视、科学的判断,这样才能认清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

 

关闭窗口
 

中国沈阳 辽宁大学 Copyright by 辽宁大学 辽ICP备:05001361号